铃木将久,1967年出生于日本,东京大学博士,经过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部、一桥大学言语社会研究科,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。专攻中国现代文学,主要研究方向为1930年代到40年的上海现代主义文学,抗战时期到解放初期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等。日本著作有《上海现代主义》等,日文翻译有《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》(孙歌著)、《中国在梁庄》(梁鸿著)等。
1930年代发表《子夜》等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品的茅盾,到了抗战时期以后,继续展开文学活动,同时随着迁往各地、积累经验,逐渐改变文学观念。茅盾认识到解决大众化课题的重要性,基本接受解放区的文学理念。本报告逐步讨论抗战时期茅盾走过的道路,解读该时期茅盾的各种文本以及他面对的现实情况,重点剖析小说《腐蚀》的位置,从而探讨茅盾充满张力的摸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。